雨遮屋簷的秘密…既然不計價建商為何跳腳?

雨遮、屋簷取消登記,建商急的跳腳,
抱怨為何未找產業界溝通!

內政部早在2011年明文規定,
預售屋「屋簷雨遮登記但不計價」,
違者還得罰鍰6-150萬元,
既然早已規定不得計價,建商為何還急跳腳?

藏在「屋簷雨遮」細節中的秘密是甚麼?

內政部「預告」預售屋雨遮屋簷不僅不計價,
也不登記。

內政部2011年即規定「預售買賣定型契約」
不得記載屋簷雨遮價款之條款,
地政司表示,少數建商常「創造」,
環繞建物一圈的「土星環」之類,
沒有實際效益的雨遮,
再將這些沒用的虛坪計入買賣坪數,
甚至價格與室內主建物相同,
讓消費者花冤枉錢,也因此衍生不少買賣糾紛,
不過,這項規定僅限於預售屋,
成屋買賣則不在此限。

也因此,投資客便找到其中的「入場誘因」之一,
高源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陳碧源在聯合報分析,
投資客在預售時買入不計價的雨遮屋簷,
等到新成屋時再列入可售面積,
也等於多出好幾坪的價差,動輒上百萬元。

天時地利不動產顧問總經理張欣民,
在接受好房網訪問時也表示,
沒有實際使用效益的屋簷雨遮,
在造價上與主建物相差很多,
以往雖只登記不計價,
但其中建商還是有操作的「模糊空間」,
建商名義上只登記未計價,
但實際上總價不變,即使單價因此提高,
大部分的消費者也搞不清楚。

不過取消登記,
是否就能杜絕不肖建商灌坪數的手段。

張欣民保守表示「還要再觀察」,
但他認為像是國外只算室內實坪,
公設不計入總價的方式很值得參考。

而針對內政部的這項條文的「預告」,
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秘書長于俊民,
在聯合晚報中表示,
產權的登記是讓消費者清楚知道自己的產權範圍,
一旦取消登記,使用範圍變得模糊,
更容易衍生爭議。

 

原文網址: 雨遮屋簷的秘密…既然不計價建商為何跳腳? | 好房網News | 關心您住居的房地產新聞 https://news.housefun.com.tw/news/article/499093142614.html

 

歡迎參考高雄有趣的看屋網站—高雄趣看屋
看吃喝玩樂、看綠色旅遊、看高雄建設

發表迴響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